电力保供舞台上,一个陌生角色越来越受关注,它就是天然气发电。今年迎峰度夏期间,单日最高发电用气超过2.5亿立方米,成为供电有力支撑。国家“双碳”目标下,煤电大规模发展受限,新能源发电尚不稳定,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过渡时期,天然气发电的桥梁价值凸显。
在我国现有能源体系中,火电仍然是能源保供的绝对主力,除了人们熟悉的煤电外,天然气发电也属于火电的一种,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2021年、2022年全国多地出现电力供应紧张,甚至拉闸限电等现象。为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,四川、广东、山东等多区域规划增加天然气发电规模,优化调整电源结构。
在经历去年夏季极端干旱缺电后,四川省大幅提升天然气发电核准、建设速度,在省内负荷中心、天然气主产区新增布局一批天然气发电项目和应急保障电源,并且实现了天然气调峰电价改革破冰。预计到2025年,四川省在建和建成的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1000万千瓦。广东省同样提出,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。综合考虑调峰需求和建设条件,在珠三角等负荷中心合理规划调峰气电布局建设。“十四五”时期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约3600万千瓦。
天然气发电为何突然受到青睐?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稳定的电力支撑,“双碳”目标又对电力的低碳属性提出更高要求。同时,随着波动性、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明显的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规模迅速扩大,电网对于灵活性电源的需求越发迫切。天然气发电具有启停灵活、负荷调节速率高、调节范围广、碳排放水平仅为煤电一半等特点,刚好可以充当桥梁作用,缓解能源转型中的诸多矛盾。
从全球范围看,天然气发电是欧美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选项,装机规模庞大,对其区域内新能源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。近年来,我国天然气发电保持较快增长,过去十年发电装机年均增速达12%以上,在保障北方重点地区冬季供暖、满足东部发达地区电力需求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但总体上看,装机和发电量占比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。
既然有诸多优势,天然气发电在我国为何存在感一直不高?这与我国“富煤缺油少气”的能源禀赋有关。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,目前已经达到40%以上。气源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天然气价格,成为制约天然气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。从能源安全和成本的角度考虑,我国优先选择以煤电为主的发展路线,并一直致力于提升煤电发电效率,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。
“双碳”目标下,同时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,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天然气发电的定位。随着天然气增储上产和技术进步,我国天然气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,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呈现巨大潜力,这为在一定规模内发展天然气发电创造了条件。考虑到我国资源禀赋和俄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,我国虽不能盲目扩大天然气发电应用规模,但完全可基于国内天然气储量和产量,因地制宜规划上马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。
比如,在“水丰气多、煤少油缺”的四川,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据绝对主力,具有顶峰兜底作用的火电装机不足五分之一,“靠天吃饭”特征明显,电力系统存在突出短板。四川可以凭借临近气源地的优势,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,增强电力系统抗风险能力;在西部北部其他气源丰富、新能源装机较高的地区亦可适当布局调峰气电,更好促进新能源消纳;在东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、经济承受能力较强、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,发电效率更高、调峰能力更强、占地更小的燃机产品,可以在中短期内满足其电力保供和降碳的双重需求。
推动天然气发电健康发展,重在解决气源和价格两大核心问题。应从战略层面,明确天然气发电的发展定位、装机规模和实施路径;从政策层面,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,落实利益共享机制,协调油气企业与气电项目签订长期供气协议,提高天然气保障能力。同时,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,建立气电价格联动机制,因地制宜出台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的“两部制”电价等政策,合理疏导天然气发电项目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