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晚的海口湾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休闲游玩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
原题:让夜晚亮起来,人气聚起来,消费火起来
椰城缤纷新“夜”态
9月13日傍晚,暮色初临,海口街头巷尾的灯火次第亮起,渐渐弥漫开热带城市特有的夜晚喧嚣。
自在湾的晚到WIND DOWN餐吧里,市民用手机定格海面与灯光交织的瞬间;zwnj;骑楼老街历史文化街区,辉煌灯火将骑楼建筑映照得宛若“水晶宫”;海大南门夜市炒粉摊位前,一盘热气腾腾的炒粉刚出锅,旁边的就餐区传来食客的嗦粉声……海口的夜晚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徐徐展开。
当前,夜间经济正逐渐成为彰显城市活力的“晴雨表”,成为推动城市品牌建设、产业融合与提振消费的重要引擎。
海口把提振消费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围绕夜食、夜购、夜游、夜娱等,海口夜间消费业态持续“上新”,夜间消费场景不断延展,“文旅+”带来丰富夜间消费体验的同时,也为“夜经济”发展注入丰沛活力。
向夜晚要时间:
把“热带暮色”变成黄金档
“以前总觉得北方天黑得早,到了海口才发现,傍晚6时不是一天的结束,是‘夜生活’的开始。”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女士第一次逛海大南门夜市时,特意看了眼手机——晚上11时,黄阿姐的粉摊前仍排着五个人,隔壁的清补凉店老板正弯腰补货,“老板说营业到凌晨,我突然好奇,海口人难道不用睡觉吗?”
王女士的疑问,藏着海口夜经济的“时间密码”。作为热带城市,海口夏季白天高温漫长,市民形成了“昼伏夜出”的生活习惯:傍晚太阳落山后,才是“集体出动”的觅食时间;晚上正餐结束,海边、商场里的人流逐渐热闹;晚上11时,社区书店、清吧仍有客人驻足;直到次日凌晨3时,大排档的灯还亮着,等候下夜班的食客。
“在部分周末和节假日,我们会将餐饮娱乐业态的营业时间延长至夜间11时之后,满足市民的夜间消费需求。”友谊·阳光城营运副总监刘丽君表示。
横向对比,海口的商圈几乎是全国最晚打烊的那一批,比大多数城市普遍晚半小时左右。“这多出的‘黄金半小时’,看似不长,却能接住家庭客群的餐后消费、年轻人的夜间社交需求。”刘丽君说。
更细腻的时间挖掘,藏在城市的角落。在龙华区滨海新村的亲爱的苏书店,主理人苏拉把营业时间推到凌晨后,“很多读者喜欢深夜来,晚上11时是小高峰,有人抱着书能坐到凌晨。”她说,“希望能给忙碌的人们一个空间,让他们能够在晚上静下来,感受一种不一样的‘夜生活’。”
顺应自然节律,延伸消费时间——海口“向夜晚要时间”,不是简单的“延时营业”,而是把暮色、夜色变成可感知的生活场景,让每一段“夜时光”都有对应的消费载体,也让城市的夜晚多了份烟火气的从容。
向夜晚要活力:
用“新鲜玩法”激活夜基因
“没想到在火锅店里还能蹦迪!”上周末,95后游客小林在海底捞海口日月广场店体验过后,发了条朋友圈。当晚10时20分许,店里的DJ台亮起灯光,电子乐混着火锅香气飘满大厅,年轻人跟着节奏点头,而另一边的安静就餐区里,食客们则慢慢聊着天享用美食,互不打扰。
这是海口首家夜宵主题海底捞,除了火锅,还推出了烧烤、鸡尾酒,更用“美食+音乐”重构夜间消费场景。“我们调研发现,海口年轻人的夜间社交需求强,所以想做个‘灵活’的空间。”该店店员说。
首店经济的注入,让海口的夜多了份“新鲜感”。今年以来,海口引进徕卡、索康尼、野果Yeego等近5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海南首店、海口首店,涵盖高端零售、特色餐饮、文化体验等领域。“首店不是简单的‘新牌子’,而是能带来新玩法、新体验的‘新活力’。”海口市商务局消费促进科科长李伟说。
新鲜玩法不止于此。今年海南欢乐节期间,海口交旅融合创新产品“蹦蹦巴士”首发,把“移动音乐厅”开进了夜色里。
从日月广场出发,沿着滨海大道驶向世纪海角,全景车窗映着沿途的灯光秀,特邀弹唱歌手唱起《请到天涯海角来》时,全车人跟着合唱,有人还打开手机闪光灯当“荧光棒”。“既能看夜景,又能听歌,比单纯的观光车有意思多了。”乘客陈女士说,她已经约了朋友下周再坐一次。
从“夜宵主题店”到“移动音乐厅”,海口深挖年轻人的社交需求、游客的体验需求,用创新玩法激活城市的夜基因,让夜晚不仅有“热度”,更有“新意”。
向夜晚要效益:
让夜色“流量”变成长效“留量”
商务部发布的《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》显示,我国城市60%的消费发生在夜间,大型商场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全天一半以上,夜间旅游人均消费更是白天的3倍以上。这组数据,成了海口深挖夜经济效益的“指南针”。
“夜经济不能只赚‘热闹钱’,要让流量变成留量,让人气变成效益。”海口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据了解,2024年,海口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相关举措,紧紧围绕大力培育夜间经济新业态和文化旅游消费新商圈,提出7个方面的具体举措,以业态融合延长消费链条,以场景创新提升消费体验,并对夜经济示范商圈、特色商业街区、特色夜市分别给予50万元、30万元、2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。
在骑楼老街,这样的融合已见成效。
在老街的一家非遗椰雕店,店主符师傅告诉记者,店里夜间销售额是白天的1.5倍,“游客晚上逛老街,更有氛围感,愿意停下来了解椰雕文化,很多人会买个小摆件当伴手礼。”
与此同时,骑楼老街还推出了多场“夜间非遗展演”,琼剧、椰胡演奏等节目轮番上演,让市民游客在夜间感受非遗魅力。
“很多游客白天逛免税城,晚上来骑楼老街看夜景、吃本地美食,住一晚再走,消费链条拉长了,效益自然就上来了。”海口骑楼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
更长远的效益,藏在城市品牌的提升里。“以前提到海口,大家想到的是海滩椰林,现在越来越多人会说‘海口的夜很有意思’。”从事旅游行业多年的张先生表示,他最近接到的订单里,有20%的游客会主动要求“安排夜游项目”。
“夜经济”正在成为海口的新名片,也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.86亿元,同比增长14.7%。
海口市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海口将继续围绕“食、游、购、娱、体、展、演”等业态推陈出新,不断完善“夜经济”的整体布局,进一步提升并丰富市民游客个性化、多样化的体验需求,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。